跳到主要內容
Dec 11, 2020

青光眼 語音導覽

Dec 11, 2020

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,四十歲以上的人口約有百分之二罹患此疾病,且隨著年齡增加,比例也更高。所謂青光眼,是指眼壓超過正常值(正常人眼壓平均在 12~21 毫米汞柱)或眼壓雖在正常值的範圍,但視神經呈現特殊形態的損害,導致視野持續性的缺失。

青光眼的治療目標是使眼壓降低或控制在穩定的範圍,防止視神經的進一步惡化。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的第二大主因。台灣青光眼約佔總人口 0.5%,且年齡愈大所佔比率就愈高。初估台灣應該有十萬人以上患有青光眼,人數可謂相當可觀。近年來由於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增加,再加上診斷科技的進步,青光眼的發生率逐漸上昇,且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。
 

  • 有聲書:青光眼
一、青光眼的分類與症狀

(一)原發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,可以症狀分為急性與慢性。
急性:突發視力模糊、眼睛紅痛、頭痛,甚至噁心、嘔吐。常被誤以為腸胃炎或高血壓發作而耽誤。
慢性:晚上看燈光可見到虹彩似的光圈。偶而眼球脹痛併頭痛,但睡覺時會覺得較舒服。進到暗房間或電影院內眼球會脹痛,甚至頭痛。晚上或燈光暗淡的情況下,視力減退。

(二)原發性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
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也最容易被忽略,其眼壓增高不多,部分患者眼壓甚至低於正常人平均值, 所以患者多無症狀,一般均在眼科檢查時才被發現。一直到末期時,因中心視野出現缺損,患者才會發現看東西模糊,若未即時就醫最後將導致失明結果。

(三)續發性青光眼
因為其他的病因例如:外傷、出血、腫瘤、炎症或藥物等,因阻塞排流管而使眼壓上升,造成青光眼。

二、青光眼的檢查

(一)眼壓測定。
(二)眼底的檢查:觀察視神經之杯盤比及其他結構有無變化。
(三)隅角鏡的檢查:觀察虹膜和角膜之間的夾角,以判別是屬於隅角開放性 或隅角閉鎖性的青光眼。
(四)視野的檢查:視野變化通常比視力異常還早發生,也可藉由此檢查幫助判斷是否病情有變化。
(五)光學同調電腦斷層掃描:藉由光學掃描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,以評估疾病嚴重性。

三、青光眼的治療

目前對於青光眼的治療方法有四種:
(一)藥物治療。
(二)雷射治療。
(三)手術治療。
(四)合併治療。
各種型態的青光眼有其不同之治療方法,一般均先用雷射或藥物控制,若不能完全控制時,再用手術治療。

四、青光眼的預防與保健

(一)定期做眼睛檢查-提早發現,及時預防

  1. 超過四十歲以上的人每年應作一次眼睛的健康檢查(測量眼壓、檢查眼底,必要時做視野檢查),確定有無青光眼。
  2. 對於是血親有青光眼患者、糖尿病患者、使用類固醇、高度近視患者及眼球受傷之患者,要特別注意眼壓。

(二)確實遵從醫師的指示用藥-避免視野喪失

  1. 不可間斷或過量的使用藥物,不可擅自使用其他眼藥,當無法忍受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時,請盡快告知眼科醫師停藥、改藥或採用其他療法。
  2. 要確實了解在何時與該如何正確的用藥,並記住所使用的藥物名稱與劑量。
  3. 如果忘記點用眼藥水,一旦想起來時就應馬上補回,千萬不要等到下一次的點藥時間才用藥。
  4. 要記得讓您所有的醫師知道您有青光眼,以及所使用的青光眼用藥。避免併用其他藥物(特別是高血壓或呼吸系統用藥),可能產生的藥物交互作用。
  5. 非得醫師指示,不要擅用消炎眼藥水。

(三)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心情

  1. 適度運動,使血液循環維持在良好的狀態,不可做瑜珈倒立之動作。
  2. 保持臥房的通風良好,享有良好的睡眠品質。
  3. 避免在暗室內長期工作。
  4. 避免物質濫用。
  5. 避免劇烈情緒起伏。